调剂指南

2011 考研分数公布后,复试调剂行动指南

2011年考研分数如春日惊雷,在寂静的备考江湖中炸响。各位考生们,当那分数映入眼帘的刹那,是如登临绝顶般自信满满,静候目标院校的复试召唤,还是似困于迷雾中的行者,满心焦虑与不安呢?

跨考教育的老师们在此郑重提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切不可仅凭自我感觉判断分数高低而盲目乐观。成绩过线只是入场券,更要积极打探自己在报考人群中的排名,与招生单位研招办保持密切联系,尽早获取录取信息。若稍有迟疑,或许就会错失调剂的黄金时机,那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尤其是这几类考生,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初试成绩刚过线的“擦边球选手”,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跨校跨专业的勇士们,面临着全新领域的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二本三本学子,在激烈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复试竞争激烈的考生和需要调剂的同学,更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浮木,机会稍纵即逝。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场考研的“战役”中突出重围,最大化争取上研究生的机会呢?又怎样让调剂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录取之路更加顺遂呢?且听跨考复试调剂指导专家为你揭秘。

首先,要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接受调剂生的学校信息。虽说一般同专业只能调剂到其他学校的同专业,但“世事无绝对”,同系不同专业也可能调剂成功。每年3、4月,跨考网就像一座信息宝藏,里面的调剂信息丰富又真实。很多学校会在名校复试结束后,去“淘”那些被刷下来的优秀学生。所以,广泛撒网,多给自己一些机会,总比孤注一掷要好。你想想,是在一棵树上吊死,还是在几所学校间自由选择,哪个更明智呢?

收集到足够信息后,就要主动出击,联系学校了。咨询时,电话是最靠谱的武器。信件和电子邮件如同慢悠悠的蜗牛,不仅耗时,而且研招办老师忙碌无暇回复,有些邮件地址甚至早已作废。直接打电话到学校招生办或学院,问清楚是否招满、接受调剂的条件和分数要求。确定有希望的学校后,填写调剂申请表时要简洁明了,附带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或学术成果,可别像有的考生一样,把懊悔考研状态不佳的话也写上,关键是让院校了解你的调剂需求。同时给几个学校寄送申请表,最好亲自送材料,这样能增加被选中的概率,还能亲身感受学校的环境、设施和师资等。但要注意调剂信息的时效性,在截止日期前送达材料。

交完材料,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此时,要与调剂学校保持联系。若一切顺利,就安心准备复试;若不行,还可以另寻他路。确定进入复试后,复习要抓重点。即便调剂专业与原专业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可以向该校老师和研一学生打听复试内容、考试组织方式和教授研究方向等。

等待复试和调剂的过程,就像一场心灵的修行,充满了煎熬和不确定性。但请记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调整好心态,全力以赴。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网页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数据等)来源于第三方平台或公开资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或引用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本站不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效性,使用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

报考资格评估

请填写以下信息,以便招生老师更快地与您联系,符合条件者为您提供正式报名表,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姓名:
电话:
意向专业:
最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