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考研之路本就充满艰辛,而调剂环节更是对考生的一场考验。当各大高校陆续公布复试分数线,考研调剂的大幕也随之拉开。距离国家线公布还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可别等到国家线公布后才行动,到那时调剂名额或许就如“过眼云烟”,所剩无几了。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们可得提前做好调剂准备,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调剂的竞争丝毫不亚于复试,想要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让招生单位牢牢记住你,并且为你预留一个复试名额,简直比登天还难。不过别担心,除了过硬的实力和优异的成绩,还有许多小窍门能加深招生单位对你的印象,大大提高调剂成功的可能性。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可行性建议,助你和招生单位“套近乎”。
在调剂过程中,人脉关系可是一把“利器”。首先可以求助自己的大学老师,他们就像一本“人脉宝典”,一般会有同学在全国各个高校任教,还会通过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结识很多高校的导师,对各个院校的情况了如指掌。说不定老师的一句话,就能为你节省大量时间,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另外,师兄师姐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大多都很乐意帮助师弟师妹,对于你想调剂的目标院校,若有师兄师姐在那里就读,他们就像你的“情报员”,能为你带来很多内部消息,大大提高成功率。要是他们能把你引荐给导师,那就如同拿到了一张“通行证”,方便极了。还有导师,他们的意见在调剂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导师面谈时,你可以委婉询问调剂成功的可能性,导师的态度可能各不相同,有的明朗,有的模糊,有的直接拒绝。这时候就需要你冷静思考,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同时,别忘了在调剂过程中与导师保持沟通,密切关注老师态度的变化。此外,亲戚朋友也能成为你的助力,他们办事更直接,沟通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大胆地向他们倾诉你的处境,也许他们就能为你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除了利用人脉,选择合适的调剂目标也至关重要。你可以考虑名校的弱项专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化学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的经济类专业等。这些专业在本院校属于相对冷门专业,报考人数较少,需要调剂的可能性较大,就像被埋藏的“宝藏”,等待着你去发掘。而且凭借学校的声誉,这些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也十分可观。此外,被忽视的科研院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大约90%的考生报考高校研究生,只有10%的考生填报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科研院所在研招时比较低调,其信息并不为多数人所知,但它们的学习研究条件、未来出国深造和就业的前景并不比高等院校差,甚至有些方面还更胜一筹。你不妨把与你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信息都收集全,挨个联系,说不定幸运之神就会降临到你头上。如果你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还可以考虑C区院校。C区院校的复试分数线比A区和B区低,竞争相对较小,调剂成功的希望相对较大。此时,你可以按照“先专业、后院校”的顺序来考虑,在无法进入理想院校的情况下,先保住自己喜欢的专业,毕竟这对将来的就业有着直接影响。
最后要提醒大家,调剂复试中的表现可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关键。复试同样是差额复试,仍会有小部分人被淘汰。而且很多学校调剂名单公布后一个星期左右就开始复试,时间十分紧张。所以,大家最好提前复习英语和专业课,避免临阵磨枪。能进入复试只是为你争取到了一次机会,能否成为调剂过程中的赢家,还得看你在复试中的表现。你准备好迎接这次挑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