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就任 30 天纪念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了 "打造 10 所首尔大学" 计划的重要性,将其列为地方均衡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这一计划自提出以来,便成为韩国教育界与政界热议的焦点,承载着缓解首都圈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
计划的核心内容与目标
"打造 10 所首尔大学" 计划的核心构想,源于庆熙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金钟永 2021 年在著作中提出的理念。其具体实施路径是向 9 所地方重点国立大学集中投入财政支援和研究力量,助力这些高校构建与首尔大学同等水平的教育及研究环境,最终将它们培育成全球性研究大学。
同时,计划要求这些地方重点大学与地区私立大学展开深度合作,使大学成为带动区域创新的枢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逐步缓解首都圈在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单一集中现象,实现韩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在 7 月 3 日的记者会上,李在明总统进一步阐述了计划推进的综合考量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机构(含教育机构)、定居条件、招商引资以及能源供给对策等。他表示,虽然无法做到与首都圈完全一致,但会持续努力打造新的区域中心,具体方案将通过总统直属地方时代委员会等机构逐步推进。
政策背景与评价
长期以来,韩国教育机构排名中首都圈大学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失衡。在此背景下,"打造 10 所首尔大学" 计划作为针对性的缓解政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该计划采用预算集中支援的方式,被认为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财政的健全性,避免了资源的分散浪费,能够让地方高校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提升,因此也得到了不少认可。
争议与补充建议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该计划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仅靠培育达到首尔大学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难以充分支持地区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要真正帮助青年在地方定居、振兴地方经济,还需要充分发挥与地方主力产业直接相关的中小城市国立大学的作用。
对此,韩国国家中心国公立大学校长协议会向国家政策规划委员会提出了补充建议:在推进 "打造 10 所首尔大学" 的同时,制定 "打造 20 个校园创新城市" 的政策。
该协会认为,重点国立大学可承担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研究的重任,而中小城市的国立大学则能引领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研究。因此,建议在实施 "打造 10 所首尔大学" 和 "一道一国立大学" 政策的基础上,选定 20 个以国立大学为核心的自给型 "校园创新城市",从而更全面地实现中小城市的区域均衡发展。
"打造 10 所首尔大学" 计划无疑为韩国教育资源均衡化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兼顾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地方产业需求,将是韩国政府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